臺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駐村計劃:
勿忘影中人+你好我是駐村藝術家
2015/4-6月
寶藏巖可說是台北仕紳化過程中頗具爭議性的例子之一。
(相關聯結:“維基百科/寶藏巖”,“苦勞網2006-2007寶藏巖事件相關報導”)
2015年,我在寶藏巖駐村了三個月。寶藏巖離我老家不過10分鐘的走路距離,但我一直到2007年才第一次到寶藏巖。沒有看過寶藏巖2007拆遷之前樣貌的人,很難想像在這之前跟在這之後的差異,而在因緣際會下,我有機會目睹這個轉變的過程。我第一次到寶藏巖時,多數的居民因為即將到來的拆遷而已經遷移,因此大部份的房子是空屋,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進出這些空屋。當時是晚上,我跟著朋友的腳步在寶藏巖進進出出,上上下下,彷彿走在一個自我生長的奇幻迷宮裡面。所有的建築都成為寶藏巖地形的一部份,沒有內外之分,也沒有任何規範的路徑,只要身體能夠在之間穿梭。當寶藏巖成為藝術村之後,改變的不止是它的外觀,人們在其中移動的方式也改變了,無論對居民或遊客來說都是。拆遷之前原本相對曖昧的公私空間界限,被迫要界定得越來越清楚,以限制遊客對居民生活的窺視。這導致寶藏巖共生聚落被劃分成兩個平行世界,一個讓居民生活在其中,一個讓遊客閑晃走動。作為一個駐村藝術家,我的身份因此變得很尷尬,理論上我也算是住在這裡三個月的“居民”,但實際上我所居住的屋子卻是遊客時時都在窗前自拍的景點之一。我並不認為遊客要對仕紳化的結果負責,或企圖對他們申明如何才是政治正確的,但在這之外我仍舊想留下一些線索給遊客,讓他們感受到今昔差異,即使是很細微的。這種差異並非經由懷舊的描述寶藏巖從前是什麼來傳達,而是通過帶出寶藏巖空間變幻的歷史過渡性來顯現。在這個基礎上,我在駐村期間的最終呈現“勿忘影中人”由兩個計劃組成,分別是“勿忘影中人計劃”,以及“你好我是駐村藝術家計劃”。
計劃一
勿忘影中人計畫
假日時,寶藏巖有許許多多的訪客在照相。
我的計劃“勿忘影中人”是一看到有人在拍照,就走過去問被拍照的人願不願意讓我用粉筆把他們的影子或人形(依天氣調整)畫在地上或牆上。
我會先請拿相機的人用我的相機拍一張他們原本在拍的照片,然後請被拍攝者維持拍照姿勢,再將被他們的影子或人形畫下來。畫完之後,我會在旁邊標上日期跟時間,並請被拍攝者寫下“勿忘影中人”以及他們的姓名或綽號。
被拍攝者可以選擇是否要用彩色粉筆在影子或人行旁邊加裝飾。
計劃二:
你好我是駐村藝術家
來寶藏巖駐村以後,由於住房在遊客經過的主要幹道上,所以常常聽到遊客在房子外面說好像有藝術家住這裡。
由於這裡的工作人員很貼心地幫我準備了兩盒駐村藝術家的名片,我又沒有很多人可以發名片,所以我決定在遊客經過我的住房時,跟隨他們在屋外的動線在房子裡奔跑,打開窗戶自我介紹,並且發我的名片給他們。(請參考圖說)
駐村藝術家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