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8 黑白棋
臺南吼唷版+花蓮好地下版 

2018/6/14-7/8,吼唷藝術展演空間,臺南

2018/8/11-9/10,好地下藝術空間,花蓮

酷卡兩面完稿-01 拷貝.jpg
酷卡兩面完稿-01.jpg

{ 黑白棋遊戲規則 }

開局時,棋盤正中央的4格先置放黑白相隔的4枚棋子。只要落子和棋盤上任一枚己方的棋子在一條線上(橫、直、斜線皆可)夾著對方棋子,就能將對方的這些棋子轉變為我己方 。如果在任一位置落子都不能夾住對手的任一顆棋子,就要讓對手下子。當雙方皆不能下子時,遊戲就結束,子多的一方勝。

 

策略上來說,黑白棋是一種藉由佔領最佳位置,來爭取棋盤上最多空間的遊戲。

 

試玩一般黑白棋:http://www.i-gameworld.com/games/gk2465.php

在台南吼唷跟花蓮好地下舉行的黑白棋計劃,為了與之前黑白棋北部(臺北當代藝術館)跟中部(台中忠信市場)同系列計劃對照,基本上的規則與佈局沿襲了前兩場的安排。需要說明的是,當我在決定棋盤 / 地圖區域範圍時,包含了我對這個區塊的假設。在完成台中 / 台北的場次之後,我理解到這些外來者的出現,跟近年來試圖將文化觀光 / 藝文產業作為吸引外來者的途徑、以提升經濟區域的策略有關,而這些區域都會使用其之前遺留下來的空間痕跡為泛藝文產業的內容。

 

以台中跟台北為例,舊市場(臺中忠信市場)高架棚頂下的文青咖啡店,臺北赤峰街(一度因汽車零件產業被稱為黑手街)上漂亮小店跟修車店面並陳的地景,都是這兩個地點使用在空間上逐漸沒落的產業為背景。在台南中西區的例子裡,由於該區域是台灣官方記錄上漢人最早開發的城區,使用的則是其長久時間性所累積下來的空間樣貌(古蹟 / 老屋)。相較于台南的民間資源豐厚以及開發歷史悠久,花蓮的文創地景(花蓮鐵道文化園區 / 花蓮文化創意園區 / 陽光電城)則跟國家政策緊密相依,在此使用的空間痕跡是已失去功能、被他方取代的官方產業空間(舊車站/舊酒廠),凸顯出該區域民間資源相對匱乏。作為一個外來的創作者,我選擇的展出場所通常是替代空間,它們大多本身就座落在文化觀光的區域範圍內(無論是起因或結果),而我就依照自己對不同區域的假設前提,劃分出棋盤 / 地圖的範圍,並在其上標示出指向這個假設的地標。

台南棋盤對照圖a1完稿-01 拷貝.jpg
花蓮棋盤區域對照圖完稿-01.jpg

在這種空間劃分的前提之下,進場的參與者被我分成兩種身分:一種是在劃定街廓生活 / 開店 / 工作的居民或商家,在此暫稱“在地”;另一種是在劃定街廓內的遊客或住在附近路過的居民,在此暫稱“外來”。根據這兩種不同身分,我會先以不同的形式留下他們的人形,再讓他們下棋。“在地”的參與者都下白棋,“外來“的參與者都下黑棋。台南吼唷版跟花蓮好地下版的遊戲規則與佈局跟之前臺中臺北的版本大致類似,遊戲規則請參考之前 2016黑白棋 台中忠信市場版+臺北當代藝術館街大歡喜版

在賽局中,所有的參賽者都面臨前一個參賽者留下的殘局,並依據自身的立場(支持在地或外來)以及策略而決定把棋下在哪裡,然後留下殘局給下一個他無法預測是誰的參賽選手。賽局本身成為隱喻,反應了外在對照空間(棋盤)被形塑的過程,誰(身份 / 屬於哪個參賽隊伍)在這裡出現,做了什麼(走了哪一步棋),對接下來的局勢有什麼影響。在2016的黑白棋版本裡,這樣複雜的過程並沒有被呈現出來,因此在台南跟花蓮的版本裡,我在大棋盤旁邊設置了一個小型的棋盤模型,讓參賽選手使用模型說明他們的策略以及策略背後的原因,全程都會在FB活動頁上直播,類似賽事轉播以及說明的概念。

參賽者互動過程+訪談直播看這裡 

黑白棋台南吼唷版FB活動頁

黑白棋花蓮好地下版FB活動頁

bottom of page